伊万·萨瑟兰 Ivan Sutherland,虚拟现实技术的发明者,计算机图形学之父

罗永浩高调在媒体宣布退出社交平台,专心创业做AR,并称AR将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

AR(Augmented Reality)一种增强现实技术,将图像、声音和文本作为虚拟的数字内容覆盖或叠加在真实场景之中。目前主要应用于军事、医疗等实用领域,起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作用,在社交媒体也日益走红,出现了利用AR技术的虚拟服装与首饰品牌。但在大众眼中,它常常以一种噱头出现,AR具有什么内在人文价值,支撑它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人人使用的交互计算平台?

它的发明者伊万·萨瑟兰在上世纪60年代,用房间一样大的计算机绘制线条,并让这些线条叠加在真实空间舞动时,并不知道发明这个有什么用,但与机器的交互让他觉得非常有趣。

一直以来,艺术家对技术和人文感知的敏感性,以至于很多作品在很早期就“预言”了未来的社会,作为艺术商业人,有必要从艺术家对机器交互的探索,去发掘下未来的商业人文需求。

第一件交互装置

可能是最初的虚拟现实

1920 马塞尔·杜尚(Marcell Duchamp) 旋转玻璃板

杜尚,旋转玻璃板,图片:artgallery.yale.edu

杜尚之前,艺术作品力求表现真实,观众面对作品几乎都是被动接受与解读。杜尚改变了这种局面,他把小便池放进展厅命名《泉》,成为现代艺术史的开端,艺术不再力求真实,观众逐渐成为主体。《泉》是小便池还是艺术品或者是其他什么,由你决定,不是哪个权威决定的。主体不再有确定的内涵。

《泉》、“带胡须的蒙娜丽莎”这样知名的作品以外,杜尚还有一件作品鲜有人知,却代表艺术作品中,人与机器最早的交互行为。

旋转玻璃板制作过程 

杜尚很早就迷恋机器,他连续8年阅读数学、感知相关的论文,希望制作一台表达自己观点的机器,终于在1920年,做出了旋转玻璃板(Rotary Glass Plates),美术馆收藏时称它为最初的交互艺术。

旋转玻璃板是一个电动装置,展示了视觉印象的连续性。由五个玻璃叶片和支架组成,并且全部都被涂上了颜色。当装置运动起来,观众从正面观看时,机器在一个平面上形成同心圆。美术馆记录这件作品时还提及,杜尚在1938年试图用一盏灯来消除画作,这盏灯只有在参观者激活光传感器时才会自动打开。

杜尚通过与机器交互,让虚拟图像产生于现实空间中。观众不再是欣赏一件确定性的艺术作品。可能是在AR技术发明之前,人类早期的虚拟现实作品。不再被动接受真实,而是去创造我们自己认为的真实。

1966年6月18日至7月31日在泰特画廊举办的马塞尔·杜尚回顾展的展览海报,看起来非常虚拟现实。

第一件人工智能雕塑

拓宽大脑对真实世界的感知

1960 尼古拉斯·舍弗《CYSP 1》

Nicolas Schöffer,《CYSP 1》,1956

“旋转的玻璃板”出现30多年之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开始影响一批科学家和个别艺术家。科学家受此启发,发明了电脑。匈牙利裔法国艺术家尼古拉斯·舍弗Nicolas Schöffer受到控制论中反馈系统理论启发,在1956年,利用飞利浦公司开发的计算机创作出动态雕塑艺术作品《CYSP 1》,是目前可查的第一件人工智能参与的雕塑作品。

《CYSP 1》是一件可以移动的雕塑装置,内置了感应设备,用来捕捉环境中的颜色、光线强度、声音强度等等外在变化,这些变化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再反馈到雕塑外部,改变外部形态。这是艺术家运用控制论的理论,来体现出的观看者与艺术作品中不断循环的因果关系。

1956年《CYSP 1》创作过程,作品名字取自于控制论与空间动力学首字母。

“关注观察者心理内部以及心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自我交流。这是控制论在研究艺术经验方面的所谓主/客体两极时的主要作用。”舍弗研究控制论时,非常注重其中对人文经验的改变。

1965 年,艺术家在纽约犹太博物馆展示了控制论城市(cybernetic city)的计划,试图对整个城市区域进行编程,让机器、环境、人类产生对话。

这件作品,因为人工智能的参与,增加了我们大脑对真实世界的感知。

第一件交互影像

输出我们自己的故事

1970-1975 迈伦·克鲁格 "影像空间 "

Videoplace 录像截屏

迈伦·克鲁格(Myron Krueger)想要创造的场景,可以类比我们在看电影时,总是去欣赏别人的故事,从中代入自己的情感,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他想要做的是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故事”。

Videoplace 录像截屏

他做的 "影像空间 "Videoplace 在内核上和《CYSP 1》十分类似,都是通过机器和数据呈现环境对人类的改变,扩大我们本身感知不到的事物。克鲁格处在电视当道的时代,便以影像方式进行输出,另外,在这个年代,“人工现实”的概念已经出现,这个概念让克鲁格花费数十年想要表达出来。

他将观众置于一个不同的空间中,用投影仪、摄像机以及其他硬件捕捉观众的变化。

Videoplace 录像截屏

最开始的作品相对简单,两个人在不同的房间里,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投影屏幕和一个摄像机,能够通过他们的投影图像在屏幕上的 "共享空间 "进行交流。

“响应式环境表明了一种新的艺术媒介,它基于对人与机器之间的实时互动。这种媒介是由传感、显示和控制系统组成的。它接受来自参与者的或关于参与者的输入,然后以它能识别的方式输出,与它的行为相对应。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和可变的,允许艺术家在参与者的行为和感知的结果之间进行干预。”

Videoplace 录像截屏

为了实现对 "人工现实 "的想法,克鲁格在1984年开始开发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希望最终开发出独立学习的程序,继续"影像空间 "这个作品,但最终没有完成。

第一件AR表演艺术作品

"艺术家在场"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生命》

《生命》

时间来到疫情之前,2019年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邀请观众来到伦敦蛇形画廊,以混合现实的方式进行了19分钟的表演,由此创作《生命》。作品使用32台摄像机在绿幕帐篷内通过复杂的算法系统连接起来,对阿布拉莫维奇进行拍摄。之后通过观众的现场参与,共同成为世界上第一件混合现实表演艺术作品。

《生命》制作现场,图片:蛇形画廊

《生命》的参与者被要求摘掉所有的电子连接设备,再戴上核磁共振护目镜,在穿着白大褂的服务员陪同下,来到观看位置。虚拟的阿布拉莫维奇穿着深红色连衣裙,与参与者保持着5米的距离。就像真实的艺术家在这个空间里一样。

《生命》上拍

2020年这件作品在佳士得上拍,据说是拍卖历史上第一件AR作品,在佳士得为作品拍摄的宣传短片中,阿布拉莫维奇解释说,这件作品是关于不朽的:"因为你在那里,永远保存着。

只要作品保留,100年之后的人打开它,依然可以看到72岁的艺术家走进自己的房间。

《生命》现场,根据佳士得影像截屏

这是 "艺术家在场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自然延伸,2010年,该展览创造了该博物馆三个月内85万名参观者的记录。而虚拟技术的发展,可以让艺术家不受肉身生命的限制,在某种条件下,永远在场。

最初的AR广告

被动变主动,消费变游戏

汉堡王、Acute Art、Snapchat

汉堡王烧火广告

来到现代消费,AR的应用最早在广告领域掀起一波舆论。2019年汉堡王用AR火烧竞争对手广告牌,随后又推出喷怒的小鸟AR游戏。

汉堡王愤怒的小鸟

火烧广告牌的活动只在巴西推出,打开汉堡王的AR应用,将手机对准麦当劳的广告,就可以看到火烧麦当劳广告牌的视频。大火之后,是一张汉堡王的优惠券。

AR技术拓展了时尚的边缘

公众从被动接收广告,变成了主动拿起手机寻找麦当劳的广告牌,引发AR火源。包括愤怒的小鸟,也需要用户主动扫描汉堡王商品中的二维码才可以触发,玩家需要在游戏中保护鸟巢中的蛋不被迫害,在激发保护欲的同时去购买汉堡。

INS博主susivetter的AR作品,跳舞的小人

除了广告行为的被动变主动。消费领域也开始了探索,顾客可以通过AR软件,进行化妆、发型、服装的更换。我们可以从虚拟环境中,感知自己真实的状态,并进行选择和消费。AR技术的迭代非常迅速,虽然目前虚拟产品还不能达到与真实世界的无缝衔接,但已经趋于真实。

INS博主susivetter的AR妆容

技术千变万化,人类通过各种手段,感知世界、创造世界、了解自身的动机是没有变的。虽然萨瑟兰在发明AR时不知道它能干嘛,但他的助手里,有人后来创办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还有人创办了Adobe软件系统,为日后的创造者提供工具,一步步形成我们今天的数字生活。

用Acute art将艺术家埃利亚松的太阳,置于北京6月阴天的白塔寺。拍摄:山山

参考资料:

Where did this interaction come from? — a brief history of interaction design中文译名:交互设计简史:互动从何而来?

内容转载自“艺术商业”


精选文章:

成都涌现200位“移动车主理人”?聊聊这门街头生意经~

看俄罗斯设计师如何玩转侘寂美学

奢侈品的奇葩设计,脑洞绝了!

全网首发,2022下半年UI设计趋势!

肌理换一换,够你画一沓草图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