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打卡,“宅家工作”有多自由?

疫情时代,居家办公成为不少人生活的常态,一些人在这种常态中发现在家工作的好,但也有人觉得在家工作有太多不方便。事实上“在家工作”也有不同的涵义之分,从英文表达上来看,work at home与work from home都能表示“在家工作”,但二者却有相当大的区别。

work from home是指通常要去固定的办公场地上班,但由于一些原因而不得已在家处理工作事务,比如疫情之下暂时的居家办公。

work at home则是出于职业选择,或者自己对于工作方式的创新定义,将“办公空间”挪到家中,自由职业者通常就是这类人群。

这次,我们采访了三位work at home的实践者。

“毕业即失业”的视觉艺术创作人王煜芽,自由在家的五年搭建了自己的工作室,进行着插图、油画、泥塑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

在北京小院里践行“零垃圾生活”的汤蓓佳,创办了涵盖7个全国社群和21个城市小分队的GoZeroWaste(零活实验室)社群。

把Home Studio藏进烟火成都的音乐人思斯,从电台主持人转型为独立音乐人,同时还是乐队主唱、棒球运动员、新青年同行者主理人......

她们身上的创造力,与对未来工作方式的探讨打破了传统工种需要聚集才能高效的魔咒。她们对自我的深入了解,让我们看到走出舒适圈追求自己所爱也能造就“谋生”之外的深层意义。如果你也对work at home抱有向往和好奇,不妨一起听听她们的故事。

01

王煜芽

自由职业的第五年

王煜芽

视觉艺术创作人

现居成都

大学毕业至今,王煜芽都没有正式上过班,自嘲“毕业即失业”的她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状态,在过去五年里一直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在家进行着艺术创作。她的作品涉及插图、油画、泥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2020年秋,她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泥塑插画装置艺术作品个展。

王煜芽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作品与生活,其中还包括不同主题的vlog。“温暖治愈”“柔软细腻”“浪漫有诗意”“用热爱点亮生命的维度”......朋友和网友这样形容着这位年轻的创作者和她的作品,这种流动在不同个体与王煜芽之间的情绪交流正与她在家创作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煜芽与她的作品 / 图片由王煜芽提供

Q&A

一筑一事×王煜芽

Q:在作为自由职业者工作的这五年中,对你来说影响最大的几个节点是?

我感觉影响最大的是我选择一步一步、用没有技巧的笨拙方式成长,在不断试错中做了很多创作上的新尝试。比如探索怎样才能用视频把作品和理念表达得更清晰?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展示我想表达的质感?怎样才能用自己渺小的力量温暖到更多孤独的灵魂......感觉自己一直以这样熟悉并且笨拙的方式在摸索前行,或许正是这样的生活创作节奏,才有了现在的状态。 

创作中的王煜芽 / 图片由王煜芽提供

当然也有不少朋友和网友的鼓励和温暖的故事,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在我创作“花精”系列的时候,大家会说我的作品柔软治愈。尤其在展览期间,当我在现场看到观众在作品前驻足,与作品对视时,我从他们的眼里感受到了作品和自己存在的意义。

当我努力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经常感受到大家带给我的能量。之前我一直想在海边画油画,当这个愿望实现的时候,我还记得那天在沙滩上,迎着日出,有健谈的大叔感叹我画画的场景很浪漫,也有女孩对自己男朋友说“她好像从宫崎骏动画里走出来的”,还有围观却不忍心打扰我的游客们。这些遇到可爱的人并被鼓励的时刻,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记忆。

王煜芽家的小猫。对王煜芽来说,小猫是她的家人,是“调皮捣蛋唠唠叨叨都不会生气的陪伴”,她经常和小猫讲道理、谈人生。“无论是熬夜还是睡觉,她都会陪着我,她在我工作的时候默默守着我,即使她很困,也会守着我。” / 图片由王煜芽提供

用作品和大家的内心交朋友——用和我一起不停成长的笨拙的作品,与大家的内心交朋友,每当经历这样的时刻,我都会觉得很有意义。

摆在书桌上的画作 / 图片由王煜芽提供

Q:你曾在自己创作的视频中提及,在成为自由职业者后磨练出了两只手也数不过来的技能,这些技能在一般的公司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由一个人成长为一个“团队”,你如何平衡这诸多技能的精进与运用?如何进行时间管理与项目管理呢?

我一直觉得无论是工作技能还是创作技法,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项目和作品本身服务。就像我一直坚持至今的创作理念“风格始于性格,性格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决定了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呈现的风格,我可以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直到一个舒适的状态,让自己变得舒展,这样作品也会更好地体现出这样的“舒展”。

王煜芽喜欢把工作用的东西集中放在一个区域里,并把喜欢的艺术家的画和自己的放在一起,在比较中学习,她觉得这样能够给她努力的动力。她也很喜欢把泥塑藏品偶尔陈列出来,以便“让他们透透气”。 / 图片由王煜芽提供

所以对我来说,技法技能在不喧宾夺主的情况下,尽可能放大我想展示的部分细节,就已经很够用啦!因此我会在够用的前提下,尽量把专注力投入到核心创作上,我认为这样更重要一些,可能这也是我“笨拙成长”的一部分吧。

我通常会合理划分创作周期和制作周期,创作时我需要投入到自己的情绪里,制作的时候需要更精准地把当时的情绪传达出来。所以一般时间管理上也不是很复杂,计划一个项目作品的创作期,合理分工后期的时长,再集中掌握整个项目的周期以及细节,这些都是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去完成就好啦。

创作中的王煜芽 / 图片由王煜芽提供

Q:你在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哪些工具?请推荐一些居家办公好物吧!

我在画画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颜料,也经常会把创作空间弄得乱糟糟的,画画的时候甚至脸上、脚底、衣服上、围裙上都会蹭上不少颜料,但创作的过程真的很快乐!即使油画颜料不好清洗,不过拥有创作过程里的舒适感,在收拾的时候好像也没那么累了。

王煜芽的书桌 / 图片由王煜芽提供

最近我很喜欢用的带吸管的保温杯,因为它不会洒也不会弄湿桌面和画,总之就是用起来很放心。另外桌上一定要有绿植!当我过度使用电脑后,它们为我补充“绿色养分”,大概是为了拯救我的眼睛和心灵而存在的绿色精灵!

Q:选择在家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其实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我会觉得在自己舒展的状态里,呈现出的作品是更加令人舒适的。当在很舒适的家里进行创作,作品也会给观众赏心悦目的感受。

在创作《光的照耀》时,王煜芽尝试用抽象图案来传达“光很重要”这一概念,希望人们能够沐浴阳光,也能被生命里的“光”一直照耀着。/ 图片由王煜芽提供

Q:未来你会选择离开家,去公司上班或者拥有一个自己的办公室与团队吗?

其实一直都有在筹备自己的工作室,前段时间已经开始很开心地去选择想要的地板颜色、墙漆色号,但因为疫情防控,要暂停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啦。也希望自己能早日拥有一个快乐轻松的团队和工作气氛!

为了更多地参与到自己工作室的装修里面,王煜芽最近在看关于装修设计方面的书。平时她喜欢翻翻诗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则是她的心头爱。最近她也在看聂鲁达,“他正在教我如何去拥抱,去好好爱这个善变的世界”。王煜芽希望她的作品能够在汲取养分后,有更加柔软坚定的呈现。/ 图片由王煜芽提供

02

汤蓓佳

北京小院里践行零垃圾生活

汤蓓佳

GoZeroWaste(零活实验室)发起人

零垃圾生活实践者和倡导者

现居北京

从2017年起,汤蓓佳便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开始全职从事Zero-Waste Lifestyle(“零垃圾”生活方式)的推广工作。她在2016年发起的GoZeroWaste(零活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零垃圾生活实践者社群,致力于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更多人开启零垃圾之路,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工作坊,向公众倡导可持续生活的理念,鼓励大家采取积极的行动,选择对环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

GoZeroWaste苏州小分队植物染手帕活动 / 图片由汤蓓佳提供

汤蓓佳进课堂宣传GoZeroWaste理念 / 图源网络

如今,汤蓓佳生活在北京郊区的一座小院里,在“归园田居”的环境里,她依靠线上办公,带领GoZeroWaste成立了7个全国社群和21个城市小分队,并举办了许多相关主题的活动。对汤蓓佳来说,在家工作就是拥抱生活,零垃圾的生活本身即是她工作的一部分。“随心所欲、喜欢探索”,如她的先生对她的观察一样,汤蓓佳的实践正是对未来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的一种积极探索。

汤蓓佳生活的小院 / 图片由汤蓓佳提供

Q&A

一筑一事×汤蓓佳

Q:你是怎样接触到Zero Waste这种生活方式的呢?以此为业的这些年,对你来说影响最大的几个节点是?

2016年9月,我偶然间看到一篇介绍美国零垃圾女孩Lauren Singer的文章,第一次听说Zero Waste这个词组。第二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记录了自己当天产生的部分垃圾,第一次思考我的垃圾与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由此,踏上了零废弃生活探索之路。

GoZeroWaste长沙小分队零废弃野餐 / 图片由汤蓓佳提供

2017年4月,我忐忑地举办了第一次线下活动,在北京的一个市集上介绍零废弃生活方式。当天,收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善意和鼓励,成立了GoZeroWaste的第一个微信群,迈出了社群运营的小小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018年11月,我搬到村里生活。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只是出于对田园牧歌的向往,而是希望能够将自己对可持续生活的理解和实践落地到一个实体空间中,真正地拥抱“生活”本身。这几年里,一点一点将小院收拾成我们喜欢的样子,也在这个过程中跟着小院一起慢慢成长着。

和家里其他空间一样,汤蓓佳书房里的大部分物品都是二手的:书桌、椅子、书柜、书、文具、打印机、榻榻米地垫、灯、灯罩(用一顶破了的草帽改装的)。 / 图片由汤蓓佳提供

Q:请简单介绍下你平常工作的一天吧!

平常工作的一天,对我来说,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天。每个季节伊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当天),我们会更新这个季节我们家的作息表,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作息安排,比如起床、睡觉、吃饭、工作、读书、家务的时间。我的一天一般从5点开始,上午、下午和晚上都有一个时间段集中处理工作,其他大部分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汤蓓佳家的汪星人“豆花”也是二手的(捡的),相伴近九年,豆花已成为她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在汤蓓佳每天的作息表里,早晚各有半个小时是跟豆花散步的时间。“我工作的时候,她要么在旁边睡觉,要么在院子里玩,很少会打扰我。反倒是我灵感枯竭、脑容易不够的时候会去打扰她,撸她抱她让她陪我玩球,帮我放慢节奏放空大脑。” / 图片由汤蓓佳提供

Q:GoZeroWaste目前的工作模式是怎样的呢?由一个人成长为一个“团队”,你收获了哪些技能?请分享一些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经验吧!

GoZeroWaste目前有三位核心工作伙伴,分别居住在北京、洛阳和广州。平日里我们主要通过微信沟通工作事宜,每周开一次会,聊聊工作和生活。另外,GoZeroWaste还有50多位志愿者,分散在全国各个城市,负责运营城市社群并组织同城活动。

有了团队之后,我最大的技能突破应该是学会了寻求帮助。以前所有工作都是一个人扛下:写推文、编辑排版、策划活动、设计海报、联系场地、管理社群、洽谈合作......虽然乐在其中,但偶尔也会感到孤单疲惫。有了团队之后,在这个温暖又安全的支持网络中感受到相互支撑带来的踏实感,于是慢慢地打开自己,向伙伴们敞开自己柔软甚至无助的一面,允许自己“不会”、允许自己“做不到”、允许自己“需要他人”。

因为工作关系,汤蓓佳最近收到了一本书,对她来说这也是一份礼物:长角羚和蚊滋滋合著的《土里不土气》。他们俩在北京郊区的山上创建了盖娅·沃思花园,探索自耕自食的里山生活和环境教育实践,这本书记录了他们七年的山中日常。曾去过一次盖娅·沃思花园的汤蓓佳对那里非常喜爱,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生动有趣之余,她也收获到很多生活小技能。 / 图片由汤蓓佳提供

Q:选择在家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作为生活方式倡导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我此刻居住的家,就是完美的办公场地。

在家办公,再加上工作事项大多都围绕微信开展,随时都可能切换成工作模式。不过,这同时也意味着,只要放下手机、合上电脑、从书桌前起身,下一秒,我便从工作场景进入了假期模式。家人的陪伴、狗狗的拥抱、厨房里的瓶瓶罐罐、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这些一抬头一伸手就能够着的日常,让我无比留恋“家”这个办公室。

汤蓓佳的书桌是Zero Waste理念的一次实践:桌面是当初装修时从一个被拆掉的院子里买回来的餐桌面板,这些大块的木板用于厨房操作台的制作后,剩下的一块就成了书桌的面板。用以支撑这块沉甸甸的大木板的,竟是两台同品牌、同型号、同高度的旧缝纫机,一台是租下院子时房东所留,一台则是机缘巧合之下从朋友妈妈那里获得。/ 图片由汤蓓佳提供

03

思斯

把Home Studio藏进烟火成都

思斯

新青年同行者主理人

独立音乐人

现居成都

电台主持人、乐队主唱、棒球运动员、新青年同行者主理人......思斯的人生经历总能让人看到许多精彩的可能性。

棒球运动员思斯 / 图片由思斯提供

在从事电台主持工作十年后,她决定全情投入到音乐中,延续着童年时代便开启的音乐之路。如今她拥有三支乐队,也在集烟火气与文艺范于一体的成都玉林为自己打造了一个Home Studio。

从大楼里的直播间回到自己的家,思斯切换的不只是工作场景,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于脱离了传统打卡坐班工作的人而言,在家的工作与生活往往并无明确的界限之分,在这个新的人生阶段,作为职业音乐人的思斯正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工作之道。

思斯与乐队一起演出 / 图片由思斯提供(摄影:©嘉豪)

Q&A

一筑一事×思斯

Q:从电台主持人到独立音乐人的转型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转型很自然,就是做了个梦,梦见另一个我给我说“时候到了”。那是我做电台主持人整整十年后。我想接下来的十年,我得好好写歌了。于是我就这样做了。

思斯家的环境 / 摄影:Simon©ZSDC

Q:以Home Studio的形式进行音乐创作,需要注意些什么?请分享一些相关的经验吧!

在设备方面,我使用的基本都是音乐人常用的录音和声音制作设备,电脑、声卡、各种乐器、话筒、效果器、音响之类,比较推荐的是必须定制一张符合自己空间大小和工作习惯的工作台。

思斯家设备、乐器 / 图片由思斯提供

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时间管理和注意力集中的问题。我尽可能把Home Studio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所以有时候就会忍不住发呆、玩、看猫什么的,常常时间就在自己的玩耍中虚度了。虽然我觉得虚度时光没什么不好,但每当Dead Line逼近,焦虑来临时,还是很想掐死那个该录音时在撸猫的自己。

2015年思斯开咖啡馆时,店里的咖啡师救助了一只流浪猫,取名Lucky。咖啡馆倒闭后,Lucky就成了思斯家里的一员。思斯的工作常常被Lucky打断,“它会趴站蹲在任何一个我需要使用的工具上面!而我只有等它呆烦了走了才能开始工作。” / 图片由思斯提供

Q:家里如何在音乐工作室和居家生活两种功能之间灵活切换呢?为此在装修设计方面有什么巧思吗?

我对空间进行了彻底地重新设计和改造,基本是把房子拆了重装,除了承重墙,其他的墙都拆掉了。

对我来说,客厅既是工作室,也是生活空间,我们会在榻榻米上喝茶、接待朋友,大多数工作都是在工作台上完成,所以不太会影响榻榻米上的人和猫。另外还设计了两个吧台,一个用来吃饭和改造乐器,一个用来阅读和种花,厨房是开放式的,我会在家给自己做吃的。而卧室则是绝对的私密空间,与客厅工作室的公共属性区别开来。

思斯家的环境 / 摄影:Simon©ZSDC

Q:请简单介绍下你平常工作的一天吧!作为一个经常要多线程处理工作的“多面手”,你对此有怎样的心得体会?

我每天七点半的样子就自然醒了,醒来我会花十分钟活动一下身体,然后上榻榻米喝一泡茶,再给自己做早餐,吃完早饭我就开始工作了。如果一天的工作都是进行创作,那就可以在家完成,如果工作涉及一些社交活动,我就需要化妆并且穿正常人类的衣服出门了。

思斯家的环境 / 摄影:Simon©ZSDC

多线程工作时,我经常会被手机打断进度,确实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我尝试过一个月里不使用微信,只通过电话和短信跟朋友们联络,后来大家普遍反映实在太麻烦了,也就只好放弃。目前我就是一个特别容易理直气壮地拖延的状态,因为手机总是指使我随时改变原有的工作计划。

思斯家的环境 / 摄影:Simon©ZSDC

Q:选择在家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未来你会选择离开家,成立一家公司或者工作室,并寻找一处专用的办公场地吗? 

我目前还很享受Home Studio的状态,因为我的家可以满足我完成多数工作的需要。其实最重要的生产力还是我自己,所以是否需要办公室和员工并不是我目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我最大的任务就是把我自己管理好。

思斯家的环境 / 摄影:Simon©ZSDC

还有就是,我从一座大厦出来,不想再去另一座大厦了。假如有一天因为工作所需要扩大团队规模,我也绝不考虑写字楼,我希望能在烟火气和文艺气相融合的地方,有一座自己的院子,大家能呼吸,有植物自由生长的空气,做自由生长的音乐,人人相爱,人人都有好梦!

这只小狗经常跟着主人——思斯所在乐队A-Touch的另一位女主唱Sky,一起来到思斯家里加班。 / 图片由思斯提供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慧莹、昨山

撰稿:昨山

摄影:详见图注

校对:玲

设计:龙龙©ZSDC

内容转载自“一筑一事”


精选文章:

独处时,设计师都有哪些小癖好?

动物元素怎样做设计?10种设计手法,一看就懂!

GUCCI开电竞学院了,新logo配色潮不潮?

超好看!教你绘制通透颗粒感插画

听见女性的声音,为她们设计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