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太师椅
稳坐巫水边
一座村子
坐落其上
世人称之——高椅
高椅古村
位于湖南省怀化会同县
山环水抱
藏风聚气
高椅人视其为
风水宝地
▲高椅古村地理位置图
600多年的时光里
繁衍生息
至今留下104栋
明清古建筑
因规模较大
完整性高
被誉为“古民居活化石”
这是一把怎样的椅子?
它有什么故事?
一切要从巫水开始讲起
▲巫水
巫水古称雄溪
为湘西五溪地区的五溪之一
发源于城步
经绥宁、会同
最后在洪江市注入沅江
巫水自南向北,蜿蜒曲折
流域内形成了许多面积不大的
河谷冲击平原与谷地
是巫水流域人口主要的集中地
高椅就位于雪峰山南麓
一块巫水冲击形成的台地上
▲太师椅的地形
台地上的高椅背山面水
巫水环绕如一条“U”形水带
左右有青龙与白虎岗阜作扶手
巫水搬来的台地做椅面
一把椅口朝南开的“太师椅”
赫然成型
▲高椅古村
巫水不仅塑造了高椅
也为高椅带来了连接外界的航运
从高椅出发沿巫水而下
便可达18公里外的洪江城
巫水自此地汇入沅江
明清时期,洪江古商城兴起
商贸的往来把高椅也纳入了
洪商的活动范围
▲油画《烟雨洪江》描绘洪江古城贸易繁盛
巫水流域峰峦重叠,林木茂盛
盛产杉木、桐油、板栗等经济林木
得天独厚的条件
让巫水一代的居民
通过竹木贸易
兴业发家
商贸活动的开展
使巫水成为重要的货运航道
连接高椅与洪江
▲高椅与洪江巫水贸易图
洪江的黔阳古城
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
曾在此建立土司府
其辖区覆盖巫水流域
五溪一代均见其风光
▲洪江黔阳古城
三百多年后
江西的一支杨氏后裔
迁徙入湘
历五代人探寻
相地择居
最后落居高椅
他们相中高椅这块心中的“桃源”之后
一代又一代的杨氏族人
在这里建墙砌瓦
建立家园
他们是怎样建设家园的?
在这片巫水搬来的椅面上
又书写了什么样的家园篇章?
▲清晨中的高椅古村
家园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也是安身立命的保障
建立家园
首先考虑房屋落址的安全
高椅背靠大山,面朝巫水
为免受巫水洪涝灾害影响
早期高椅的聚落民居并未沿河岸分布
而是位于地势较高的山脚处
在发展的过程中
以这些最先建设的民居为核心
一圈一圈向外拓展
宅邸逐渐增加
构成了五个住宅团块
▲高椅俯瞰图
这五个团块以五通庙为中心
呈梅花状分布
大屋巷、坎脚、老屋街、上下寨、田段
为五枚绽放的花瓣
▲梅花状的民居聚落
五个团块以巷道为界
这些巷道错综复杂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团块之内
院院相通,户户相连
巷道支路可穿院落
道路之复杂
如九曲八卦阵
坊间流传
高椅“五行梅花阵”
外人闯入,有去无回
促成这种迷宫式九曲巷道的
不仅是梅花状的聚落布局
更有“窨子屋”的功劳
▲高椅窨子屋
“窨子屋”是围合式的建筑院落
整个住宅围墙较高
双侧马头墙高耸
▲马头墙
各家“窨子屋”紧密相挨
便促成了一条条狭长的巷道
行走其间,视野狭窄
仰头仅可窥见一线长天
而前后却难辨方位
▲狭长的巷道
由此
“窨子屋”与“梅花阵”
共同造就了高椅巷道的回环曲折
其繁复程度
极大地保障了高椅民居的安全
“窨子屋”是高椅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与南方汉族传统建筑“一颗印”形制相似
“一颗印”指的是天井院落式建筑
由正房、厢房和前部的大门、围墙组成
平面方方正正
犹如一颗印章
▲一颗印建筑示意图
“窨子屋”在继承“一颗印”的形制特点之外
还有“窖子屋”的含义
“窨”意为“窖藏”
表示“窨子屋”的仓储功能
高椅“窨子屋”
多为单进式和两进式结构
院内为穿斗式木结构的二层楼房
堂屋的对面既是院墙又作照壁
其余三面外墙
为空斗墙作为房屋的墙体
不起承重作用
通常在山墙靠天井的一端开院门
▲高椅窨子屋天井
正房为三开间或五开间
明间是堂屋,房门略退后
凹进去的部位称“增角”
有招财之意
堂屋后部是“香火壁”
供奉历代祖先
堂屋两侧的房间为卧室
香火壁两侧开小门洞
壁板后是通往二层的楼梯
房屋二层多做储藏之用
楼梯两侧次间的后间
一边是火铺屋
另一边可砌炉灶、堆杂物或舂米用
▲高椅窨子屋平面图
火铺是侗族建筑中的传统设施
高椅汉侗杂居
因此高椅“窨子屋”也有这种设置
火铺呈正方形
通常位于房间的一角
中央火塘生火、做饭
火塘上方可悬挂、熏制腊肉
火铺屋的设置
是高椅窨子屋的一个特点
位于巫水下游的洪江古商城
其“窨子屋”则少见这种设置
▲洪江古城窨子屋
洪江“窨子屋”
随过往商旅传入洪江
汉族制式元素更完整
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经商的需要
洪江窨子屋的一层是商铺
房间多用来铺货和办公
二层居住或做仓库
▲洪江窨子屋平面图
洪江与高椅的“窨子屋”
在巫水上下表现出的分异
体现了两地居住氛围的不同
贸易繁盛的洪江古城
自是商业文化浓厚
但重商的文化
并没有随着巫水的贸易来到高椅
高椅人同样擅长经商
但他们在家园生活中
更看重清白家风和耕读传家
▲高椅古村古建筑群
高椅拥有太师椅的地形
和一湾形如牛轭的巫水
太师椅,用于读书
牛轭,意在耕田
当年杨氏落居高椅
便在于此地风水适宜耕读
高椅重教兴文
耕读思想成为了
这个古村600余年里的灵魂
多家的门枋上可见
“关西门第”、“耕读传家”、“清白家声”题字
据高椅人说
这是承其东汉先祖杨震“清白吏”的遗风
杨震为东汉名臣
与他有关的“四知”故事历代流传
《资治通鉴》有载
杨震一次路过昌邑
曾受杨震提拔的昌邑县令王密
夜间带来十斤黄金赠送
王密说:
“夜里没人知道,你就收下吧。”
杨震严肃地说: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谁说没人知道!”
态度坚决地拒绝了王密的赠与
王密听后羞愧地走了
“四知”的故事广受传唱
杨震亦教导后辈
“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正是得此家风传承
高椅才能够在巫水商贸往来之下
保留这份耕读传家的文化
在巫水河畔
一边耕作,一边读书
▲高椅古村梯田,高椅人世世代代在此耕种
耕为本务,读可荣身
高椅古村浓厚的读书风气
可见于现存古迹中
十甲祠堂大门联:
“忠孝传家国,读书训子孙。”
杨氏祠堂大厅有:
“孙谋诒耕读,裕后嗣绵延螽羽昭千秋。”
位于山脚处的“清白堂”
是于嘉庆年间
由杨盛文将其住宅改建而来
成为村中学馆
古代村落地区官学资源匮乏
高椅商贾便自发筹建学堂
据族谱记载
清白堂共154人考取功名
获湖广学政“百年树人”的匾额
▲清白堂入口
除了清白堂,高椅学馆过去最多时
曾有十来座同期存在
学馆承载着高椅人耕读传家的理想
形成了与巫水下游洪江商城
不一样的民居氛围
这种差异是高椅人对清白家风的礼崇
亦是高椅人对人才兴旺的期待
过去
他们在这张巫水搬来的椅面上
耕读传家
如今
一代又一代的高椅人
也正在开拓自己人生的椅面
高椅这把太师椅
如今依旧稳稳当当
坐在巫水河畔
即便时过境迁
其开阔而厚重的椅面
仍在默默践行着它的家园使命
支撑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开拓属于自己人生的椅面
与这把椅子相依相伴的巫水河
每天依旧静静淌过椅口
就像老朋友一样
每天照面,无声问候
只不过
曾经繁华的河域商贸图景不再
取而代之的
是绿色生态的沿河风光
巫水变得更加隽永、宁静
绿意盎然
就像高椅的未来一样
欣欣向荣
古色古香、耕读传家的高椅
正在吸引外界的眼光
古村落的保护和建设
文旅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事业
也在高椅徐徐展开
▲高椅村民修复门枋
生活在这里的高椅人
他们同样在关注自己的家园
积极投身到新时代家园建设
沐浴历史的光辉
继承先辈的开拓精神
在这片巫水搬来的椅面上
他们一定会书写出更为精彩的
家园故事
参考文献:
[1].陈斯亮,李晓峰.高椅村传统民居穿斗架技艺[J].南方建筑,2021(01):64-68.
[2].陈轶波.从建筑到聚落空间分析——以高椅村为例[J].艺术科技,2013,26(02):167.
[3].毛葛.融合的形态湘西高椅村的汉侗民居[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3(02):126-129.
[4].周一渤.700年的高椅窨子屋下的耕读传家[J].旅游,2012(08):27-31+26.
[5].杨再思:忍把浮名散了[J].建筑与文化,2011(03):72.
[6].古淮.东汉名臣杨震[J].文史天地,2011(02):42-45.
[7].向颖晰,许佳,苏箐,王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湘西民居建筑中的体现——以洪江古商城窨子屋建筑艺术为例[J].美术大观,2013(06):60-61.
[8].金丽纯. 基于空间句法的湖南省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18.
内容转载自“HND DESIGN”
精选文章:
中纪委重磅出手人教毒插画,穿越回当年高考,你还会入设计坑吗?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