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女士们节日快乐啊!

但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在设计圈,职位越高,资历越深,女性设计师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少。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二是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的差异,三是职场的自动过滤。

1

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职场面试中,很多女性设计师连HR眼中的第二选择都算不上。

因为HR往往会考虑女性设计师在职业中途回归家庭的可能性,而为了保证公司或项目的稳定性,HR会酌情选择那些看起来流动性没有那么大的人。

到最后,这种“充满怀疑的凝视”会落到每一个女性设计师头上。

于是,那些仍旧选择在职场打拼的女性设计师们就不得不努力的向HR证明:我短期内不会结婚,也不会生子。即便有了孩子,她们也要证明自己能够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做好权衡(其实几乎没可能),以此不让自己成为那个“备胎”。

这一现象很现实,也很残酷。

2

设计师们应该都有这种共鸣: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很多项目都极大地考验体力和脑力。因此从设计行业出现那时起,设计界一直便以男性设计师为主导,从事设计的女性设计师屈指可数。

但随着社会进步和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产品成为市场重要部分,以及女设计师视角的独特性,女性设计师也就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种中坚力量。

3

4 ©Icon 之母 Susan 及作品

于是在设计领域,女性设计师的作品及她们的设计表现、情感表达也逐步受到重视。

比如,在早期的汽车设计行业中,一向都是男性设计师为主流,鲜有女性设计师,伴随着汽车设计研发中出现女性化趋势,女性设计师成为知名厂商追逐的对象。

例如早先著名汽车品牌Yelvo YYC(Your Concept Car)在开发新款女性用车时,特意组成了有九位女性的设计开发团队。

5 © 沃尔沃女性汽车

这表明,在女性消费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女性设计师仍然是刚性需求。

但仍然有一些女性设计师在职场中遇到开篇我们提到的那个问题:我是HR眼中的“备胎”吗?

其实在绝对的专业能力面前,几乎没有性别可言,甚至,女性那独有的设计感觉和能力是这个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6

而之所以有“备胎”现象,就因为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让厮杀激烈的设计圈形成了固定思维:上了年纪且有家庭的女性设计师,很难有精力完全投入工作,也很难有所建树。

但家庭、结婚生子不是原罪,选择做全职太太或者换行的女设计师,只是从自身出发,选了合适她的那条路而已,并不能称其为“逃兵”。

7

8 © 平面设计师 Söre Popitz 及作品

那仍在设计圈拼搏的女性设计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成为那个“备胎”呢?

首先,态度放平,莫低看了自己。

如果自己都不断质疑“我是一名女设计师,那我是不是HR眼中的第二选择?”那岂不是第一步就绊倒了自己?

不可否认,对于女性创作者来说,其更容易陷入被标签化的局面,在被看到作品和本人之前,先被看到了性别、容貌,甚至结婚生子与否。

9

坦然,我们无法忽视女性设计师所遭遇的诸多性别困境和“凝视”,但另一方面,女性设计师也不该妄自菲薄。

例如被称为“女魔头”的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就是个舍我其谁的火爆脾气。但她的火爆脾气正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10

11 © 建筑设计师扎哈及作品

她也从不掩饰自己的坏脾气,“没有完美主义强迫症,哪能成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师?”

这也就是不被当做备胎的第二点,绝对的能力。

很多研究都表明,女性更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女性设计师天生色感好,在平面设计中更有优势,其次女性设计师的设计更细腻,更加关注情感需求。

例如家居设计师艾琳·格雷,在漆艺、家具和室内装饰方面的造诣就体现出了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精致。著名设计史学家菲利普·盖纳更是称她为“安静而又果断的独行侠”。

她设计的必比登扶手椅,可堪为经典之作,是二十世纪最知名的家具设计之一。

12

13 © 艾琳·格雷及必比登扶手椅

其实不同的选择铸就不同的人生,带来不同的挑战,女性设计师既有自己的苦闷和挣扎,也有自己的理想和高光。

美国历史学家Laurel Thatcher Ulrich(劳雷尔·撒切尔·乌尔里希) 有句经典名言,“循规蹈矩的女人很少创造历史”

毕竟,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成功,每一个女性设计师背后,都有很长很长的努力和等待。

精选文章:

“所以,小区景观设计到底是哪一步开始变高级的?”

“乡村爱情”也出盲盒了!这套潮玩竟然有亿点想要!

“排版太烦!”是你审美不过关?还是没掌握正确方法?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