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和摄影的悲观预测文章吗?
既是,也不是。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看待照片的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对“照片”本质的理解。
但让我们暂且保持乐观。变革伴随着进步,而进步往往带来新的机遇。
当然,一切将不复从前。我们需要适应,有些人可能会被淘汰。变革总是伴随着阵痛。但在适应过程中,我们会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是的,即使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日益强大的时代,希望依然存在。
摄影:John Broomfield。版权归Museums Victoria所有。
人工智能并非摄影领域的第一次革命
回顾摄影带来的第一次革命。19世纪初,发明家们(如尼埃普斯和达盖尔)在创新浪潮中发现,他们可以“捕捉光线”,这一技术逐渐演变为商用胶片相机(首款为1888年的柯达相机)。
通过化学的魔力,光影与形态被瞬间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图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世界观由此诞生。
想象一下,一位受过古典训练的肖像画家得知,有一种机械装置可以无需高超技艺,仅凭操作相机和冲洗胶片就能瞬间生成完美肖像。他们是否曾担忧自己的职业将不复存在?
人工智能的兴起是类似的革命性转变。正如相机曾让画家感到恐惧,如今人工智能也让摄影界感到不安。
人工智能已经能够无需相机、摄影师或记录现实瞬间——这一摄影的核心特质——来“创造”照片(尽管关于能否称之为“照片”仍存争议)。
就像19世纪的肖像画家面对画架时的颤抖,如今的创意摄影师也在焦虑:如果人工智能图像取代了摄影,他们的角色将何去何从?
H&M的数字孪生模特之一。
H&M的AI广告:无需摄影师参与
瑞典服装品牌H&M近期透露,他们已开始在不外景拍摄、无模特、无化妆师、无摄影师的情况下制作广告照片。据报道,H&M将此前拍摄的30张模特照片(多角度)输入AI系统,生成新的场景和服装搭配的图像。
H&M只是大公司用AI替代人工的一个例子。Mango、Levis和Adidas(以及其他许多品牌)都已使用AI生成营销图像。每次这样做时,包括摄影师在内的一批创意工作者便失去了工作机会。
H&M首席创意官Jörgen Andersson轻描淡写地否认AI会取代人类创意:“这不是人与机器的对抗,而是人与机器的协作……机器的作用是放大人类的创造力。”这番说辞显得苍白无力。
是的,H&M确实“放大”了人类创造力——因为他们使用了摄影师拍摄的原图。但未来,他们可能连这一步都不再需要。
AI将如何重塑创意产业?
AI已能通过合成数百万张现有图像,生成逼真的人物。虽然这些图像最初源于人类创作的内容,但到了某个阶段,它们已不再是“放大”人类创意,而是彻底取代它。
我们似乎正处在那个恐慌的时刻:不确定AI将如何重塑创意产业,甚至生活的其他领域。有人坚称AI图像永远无法与“真实”照片媲美,或AI艺术永远无法匹敌人类创意。但这些质疑更像是美好的愿望,而非现实。
摄影:Anna Shvets
人类创造力的独特性
AI尚处初级阶段,但发展迅猛。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它不会进步到足以生成与人类创作无异的图像(以及视频和文本)。
还记得那些坚持使用胶片摄影的摄影师吗?他们曾断言数码图像永远无法超越胶片。而如今,数码照片的质量已毋庸置疑地超越了胶片(更何况胶片最终也常被数字化)。技术总能超越我们的预期。
乐观者从AI中看到了机遇。毕竟,借助数字图像的可塑性,AI能为摄影师提供工具:即时评估图像、提升画质、锐化焦点、增减元素……可能性近乎无限。
但那些区分人类与机器的特质呢?我们的个性、生活经历、独特的视角,以及灵魂——这些“人类软件”驱动的创造力,与依靠数据和代码运行的计算机有着本质的不同。
AI会取代创意摄影吗?
回到标题的问题:显然,在某些领域,AI已经开始取代摄影师——生成那些过去只能由摄影师通过相机捕捉真实人物或瞬间的图像。
但这并不等同于AI取代创意摄影。因为创意(尤其是纯粹的创意摄影)并不受限于企业的传播需求——后者关心的只是如何通过视觉内容降低成本并创造商业价值。
真正的创意摄影是艺术,关乎表达,是每位艺术家/摄影师独有的表达方式。
从这个角度看,AI可以成为创意摄影师的工具。在人类创造力的无限领域中,AI与摄影已自由融合,催生出一种新型图像(或许有人质疑它是否为“照片”),这是一种结合人类思想与计算机代码的新创作形式。因此,AI并未取代创意摄影,而是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