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品的设计方式正在悄然变革。
你或许已经感受到了。
界面生成速度越来越快,工具变得越来越智能。
我们不再从空白画布开始——而是从一个提示词开始。
"设计一款移动优先的心理健康应用界面。要求易用、宁静、极简。"
转瞬之间,布局已然呈现。
干净、响应式、几乎达到交付水准。
这不是未来。这就是现在。
但最关键的是:
虽然UI能在几秒内生成,但输出质量完全取决于背后的基础架构。
这个基础是什么?
不仅是样式指南或组件库。
而是设计系统——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从设计界面到定义系统
现代设计不再是画矩形和摆放按钮。
而是塑造可供工具和团队复用、适配和扩展的逻辑体系。
这意味着:
将视觉语言符号化
默认植入无障碍设计
创建服务于设计、开发甚至AI的体系
如今最优秀的设计师不仅是创作者。
他们更是体验架构师。
速度不能替代策略
提示驱动的工具能生成惊艳的布局。
但它们无法回答:
这个流程合理吗?
是否让人感到可信?
是否符合无障碍、包容性和品牌调性?
这正是设计思维依然引领之处。
系统帮助我们自动化如何做,从而更专注于为什么做——行为、清晰度、情感和意图。
AI需要正确的原料
即使最强大的工具也无法凭空理解上下文。
它们需要结构化输入:
间距比例、字体系统和动效规范
可跨断点自适应的复用组件
明确的交互模式和内容层级
有了这些,AI不再猜测——而是精准执行。
若没有?将导致模板化输出、品牌不一致和大规模设计债务。
超越可复用性:迈向实时适应性
设计系统的下一阶段不仅是复用模块。
更是构建能动态响应的体系:
适配设备和环境
适应用户需求和偏好
符合业务逻辑和本地化要求
我们正在建立基于设计变量的灵活系统——实现系统级的个性化。
这不是静态设计。而是有生命力的设计。
设计师的角色在扩展而非缩减
有人担忧AI将取代设计师。
但实际上,它拓展了设计的影响维度。
这让我们有机会:
更专注战略思考
解决更高阶问题
在规模化中建立秩序
我们不仅是在 crafting 界面。
更是在设计塑造产品演进的系统。
最后说明
设计领域发展迅猛——但我们不必追逐潮流。
我们需要构建基础架构,让团队、工具和体验优雅扩展。
我们已具备这种思维。
现在只是为更广泛的受众设计——包括机器在内。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