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生活馆:探索技术与人类的协同进化
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上,未来生活馆通过一场充满想象力的旅程,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由技术协同进化塑造的世界。这座标志性展馆由日本顶尖机器人专家石黑浩领衔设计,是世博会八大核心主题馆之一。通过独特的建筑结构、互动环境和叙事空间,展馆呈现了一幅层次丰富、无边无际的人类未来图景。
展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水与海岸线的象征意义——它们是固体、液体与气体交汇的临界空间。这一主题贯穿于整个空间设计中:建筑体从地面拔地而起,宛如雕塑,外立面被流动的水面覆盖,波光粼粼的水幕成为连接有机生命与未来合成形态的物质与隐喻。游客穿过这层膜状立面,将依次进入三个主题展区,分别展现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塑造的地球及更遥远时空的生命可能性。
所有图片由2025年大阪世博会提供
石黑浩团队打造标志性展馆
石黑浩与一支跨学科团队(包括建筑师、技术专家和文化研究者)合作,共同构想了未来50年乃至千年后的生命形态。进入未来生活馆的第一展区“生命之旅”,展览追溯了日本自古至今将灵魂与能动性赋予物体的文化传统——从古代的埴轮陶俑到现代机器人技术。这种连续性为理解拟人化技术在日本文化中的意义提供了框架,并将安卓机器人的出现视为一种进化而非断裂。
第二展区“2075年的未来”描绘了一个人机共生的近未来场景。通过沉浸式叙事与投影环境,展区呈现了50年后的日常生活场景与科技产品。展馆并未刻意渲染乌托邦或反乌托邦,而是将这些设想作为可供解读、反思与批判的现实片段。
设计灵感源于水与海岸线的象征意义
在最后的“千年桃源”展区,建筑与装置艺术交融,展现了一个更为遥远而模糊的未来图景。这个充满声光效果的空间暗示着后物理世界的可能性——当人类超越生物形态,意识而非肉体可能成为生命的基础。装置并未聚焦技术硬件,而是通过抽象化的感官环境引发思考。
贯穿整个展馆的是“变幻之水”增强现实(AR)体验。配合响应式灯光装置,游客可通过数字叠加技术与水池互动。实时传感器捕捉水质微妙变化(如加入贝壳或盐等小元素触发),并将其转化为展馆表面的动态光影。这种身体、环境与建筑的交互循环,强化了展馆的核心主题:生命是流动的、适应性的,且与周遭万物相互依存。
未来生活馆呈现技术协同进化塑造的想象世界
由日本顶尖机器人学家石黑浩领衔设计
三大主题展区分别探索不同时空维度的生命可能
通过机器人与AI重新定义人类存在
首展区追溯日本赋予物体灵性的历史传统
机器人Pangie如同天使,促进新型沟通方式
机器人Petra将成为与未来人类共存的工具
MOMO象征永恒青春、长寿与子孙绵延的千年进化人类
精选文章:
SOM与Gensler操刀设计迪士尼纽约总部:绿色陶土立面的现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