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要拍成动画了!

近日,一部同名的动画影片出现在了官方公布的电影备案立项公示名单中。

从网络短片到动画电影,不断引起的巨大争议和讨论,不禁让人愈加好奇——

“逃出大英博物馆”这个话题究竟还能火多久?

“文物拟人”这股风又还能吹多久?

01 “文物成精”,全网爆红    

当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有了生命和意识,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有着回家的期待?

最近,一部爆红的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给出了答案。

这部作品共有3集,每集不超过10分钟,以拟人的方式讲述了一盏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某天变成少女,逃出博物馆。

路上,她意外偶遇来自故土的记者张永安,并最终在他的协助下踏上寻乡之行。

并不成熟的拍摄技巧,网红MV式的画风,破碎的镜头语言,粗糙的配音与表演,都透露着它不能算是一部成熟的短剧作品。

但创作者以拟人化手法,让无生命的物品有了生命,把文物流落海外的抽象情绪,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具象画面,巧妙戳中了人们强烈期盼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内心。

于是,这部不完美的短剧迅速出圈——央视报道点赞,全网播放量破10亿。

02 动画版《逃出大英博物馆》,早就有了    

“什么时候我们能拍一部动画片,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各个文物拟人化复苏过来,逃出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以它们的视角讲述中国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故事。”

网友在评论区的脑洞,促成了这部爆火短剧的诞生。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早已有00后,将这样一个创意拍成了动画——

一片宁静祥和的园林里,无忧无虑的兔子妹妹正和小伙伴们正开开心心地玩着捉迷藏游戏。

突然大门被人粗暴地踢开,一帮身穿军衣,手持长枪的外国人闯了进来。

他们在园林里烧杀掳掠,原本的乐园变成了如地狱般的火海。

躲在花丛里的兔子妹妹也被发现,他们用麻袋蒙住她的头,将其带到了一艘船上。

看着家乡逐渐远去,孤身一人的她,陷入无尽的恐惧与彷徨之中。

漂洋过海,迎接兔子妹妹的,是被拍卖、被围观、被囚禁的屈辱命运。

煎熬又漫长,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又有人来到跟前。

兔子妹妹习惯性地感到害怕,不知又要经历什么。

但没想,那人却先温柔地摸了摸自己的头,然后伸出了手。

锁链被解开,她紧紧牵着对方的手。

镜头一转,她已经踏上了自己魂牵梦绕的土地,眼前是朝思梦想的小伙伴。

眼泪流个不停的兔子妹妹知道,自己终于回家了!

《子归》是一部学生毕设动画,由来自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的00后毕业生创作。

1860年的那场大火一共烧了三天三夜,万园之园被一群残暴之徒化为灰烬。

何婉婷,江颖和许玉菡三名同学以此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国宝兔首被掠夺后,漂泊百年之久,最终回国的故事。

动画虽然简单青涩,却用心有趣,寓意十足——

子归即杜鹃,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有杜鹃啼归的说法,以此来寓意流失海外的文物,再合适不过。

同时短片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再现西方列强的强盗罪行,与祖国的百年变迁,不知不觉观众的情绪也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

看过的人无不被这群年轻学生的家国情怀所打动,纷纷点赞,给出好评。

B站播放量已破50万

03 文物拟人,真的看不腻?    

在插画领域,拟人的创作手法一直备受欢迎。

因为这样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体验作品中的情绪表达,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插画师鹿溟山,一开始便是以“小鸟拟人”作品风靡网络社交平台。

她早前,也曾将元代青花龙纹大瓶、青铜双羊尊拟人,其中复现的细节,到位的神态足以让人回味良久。

有网友就在评论区感慨:“画中只字未提宝物思乡,但人物一肌一容尽是念国。”

元代青花龙纹大瓶拟人

青铜双羊尊拟人

2018年开播并引发广泛讨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也曾邀请了画手@画画的玉玉卿将文物画成人类形象。

细节丰富,画风华丽。

在玉玉卿的笔下,一件件烙刻着文化印记的事物,忽然有了生命,有了性格。

举手抬足间,好似已将这些宝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希望在未来,我能用我的方式,让中华传统文化被更多年轻人了解。”

凭这些国风插画,玉玉卿成功在全网吸粉无数。

CIAC投稿作品:北宋《千里江山图》拟人

CIAC投稿作品: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瓷母拟人

CIAC投稿作品:明代孝靖皇后凤冠拟人

受《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启发,另一位插画师A泰也开始尝试绘制文物拟人系列插画。

他以书画、刀剑、青铜器、古建筑等文物为创作主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创作了一系列插画。

与大多数仙气飘飘、郑重肃穆的文物拟人作品不同,A泰赋予了他们更为活泼、独特的气质,别有一番趣味。

错金银铜翼虎拟人

千里江山图拟人

上阳台贴拟人

随着《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圈,很快有一批又一批的美妆、国风类博主纷纷推出下场,通过变装、化妆、跳舞等想象这些文物变成人会是什么样子,又有着怎样坎坷波折的命运。

不过这样的做法,也被不少网友批评为“蹭流量”之举,“不研究文物本身的知识和历史背景,讲一个脑补的、同质化的故事挑动情绪。”

因此,当“文物拟人”的风潮越刮越盛,如何在作品中展现特色,形成记忆点,是众多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难题。

本文编辑:WEIWEI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动漫艺术家

精选文章:

看了这十座视效错觉建筑,还相信你的眼睛吗?

为之倾心的生动色彩与独具风格的墙纸

华为倒逼苹果创新?一部重生爽文‼

打造独特的品牌画像,让品牌脱颖而出之法

城市景观之美:URBAN 2023摄影奖入围名单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