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更新 | 文旅融合 | 科技创新
如果你对足球稍微有点了解,那你对「德比大战」一定不会陌生,比如说国际米兰和AC米兰、皇家马德里和马德里竞技、拜仁慕尼黑和慕尼黑1860等。
作为现代足球发源地,将足球作为第一运动,甚至视足球为国家象征的英国,同样也有着著名的曼城德比——曼彻斯特联队和曼彻斯特城队。毫无疑问,在足球方面,曼彻斯特完全可以代表英国,这在后文还会细说。
▼ 位于曼彻斯特的国家足球博物馆旅游,曼彻斯特在英国足球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里要说的是,在英国足坛有着另一场比曼城德比更受人关注的大战,那就是与AC米兰和尤文图斯、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类似的国家德比:利物浦和曼联的「双红会」。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位于曼彻斯特的老特拉福德球场,自1910年起,就作为曼联的主场
德比大战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其有着比一般比赛更为激烈的场面,可以说是那种完全不需动员的比赛,同城德比很好理解,在同一城市,面临着市场开拓的直接竞争,而且都在大本营,自己的球迷都亲临现场助阵,自然激烈程度非同一般。
而国家德比则没有同城的这些条件,如果都是历史强队且都处于巅峰状态,竞争水平和激励程度必然很高,受到关注也算顺理成章。可为什么这些国家德比,即使状态低迷也同样会备受关注,这就不得不提到国家德比不同的特征,那就是它已经超出了竞技体育本身而关乎城市之间的竞争了,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全方位的竞争,是彼此之间不服输的直接表达,更是夹杂着相互间的恩怨情仇。
▼ 老特拉福德球场前,纪念曼联首夺欧冠冠军40周年的三剑客雕像
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远没有第一条城际客运铁路彼此连接那么友好,同为工业革命崛起的城市,他们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荣耀,同时也见证了彼此的恩怨情仇,自工业革命伊始就充满的恩怨情仇。
01
一脚踢来工业革命
MEASURE THE WORLD
1764年的一天晚上,英格兰兰开夏郡(曼彻斯特历史上属兰开夏郡,1974年英国地方行政改革建立的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大曼彻斯特都市郡)一位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纺织工,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
他万万没想到,就是他这一脚踢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当他弯腰扶正纺纱机时,发现被踢倒的纺纱机仍然在转,只不过纱锭由横着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用一个纺轮带动几个竖着排列的纱锭,不就可以大幅提高纺纱的效率了吗?第二天哈格里夫斯就造出了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并以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珍妮纺纱机就这样诞生了。
▼ 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内的纺纱机展示
虽然,珍妮纺纱机引起了手工纺纱工人的恐慌和不满,甚至捣毁机器,但这并不影响哈格里夫斯和曼彻斯特走上「一路开挂的人生」:
1768年,哈格里夫斯获得专利,并与人合资在诺丁汉纺纱作坊;1769年,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1784年,珍妮纺纱机机增加到八十个纱锭;1784年,早期工业革命企业家、工厂制度先驱Samuel Greg建立英国最早棉纺织厂之一,Quarry Bank纺织厂;1789年,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1792年,英国拥有两万台珍妮机;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1853年,曼彻斯特由「镇」改「市」;1885年,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
▼ 19世纪初期的曼彻斯特林立的棉纺织厂(来源:Wikipedia)
就这样,14世纪就已形成羊毛和亚麻纺织传统的曼彻斯特,孕育并发展了全新的纺织工业,棉纺织业便成为了曼彻斯特的经济重心。
随着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普遍运用,曼彻斯特棉纺业更是如虎添翼,占到英国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强,曼彻斯特一跃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世界原棉和棉纱贸易中心、棉纺织中心。
02
一言不合就开挖
MEASURE THE WORLD
与纺织业繁荣同步增长的是对交通运输能力的需求,尤其是远洋运输能力,没有出海口的曼彻斯特捉襟见肘。这时,与曼彻斯特28英里之隔的利物浦却主动地抛来了橄榄枝。
▼ 距离曼彻斯特45公路的利物浦,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最重要的航运中心
作为承载大英帝国商品输出和原料输入的英伦三岛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利物浦看到了这其中巨大的机会。
出于降低运费和扩大的利润的需要,其找到急于开拓铁路事业,扭转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长时间用马拉车厢局面的詹姆斯及后来继任者史蒂芬孙,于1830年修建起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条城际客运铁路。至此,工业革命也迎来了高潮,曼彻斯特也迎来了他的巅峰时刻!
▼ 1830年代,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第一条铁路(来源:Wikipedia)
铁路的建成,借力利物浦使得远洋运输的问题得以解决,但命运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对于「一脚踢来工业革命」倔强的曼彻斯特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曼彻斯特人看到利物浦凭借着默西河「躺着」赚大钱,而自己得要辛苦工作,心中自然愤愤不平。特别是在利物浦利用这条通道坐地起价提高货运通关关税之后,倔强的曼彻斯特终于爆发了!
▼ 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曾是「利-曼」线的曼彻斯特站
1885年8月5日,为了摆脱对利物浦海运的依赖,降低利物浦对曼彻斯特工业利润的盘剥,一条自曼彻斯特一路向西,全长58千米,通往爱尔兰海的通海运河正式开工。
经过近10年的漫长建设,这条自1660年就开始设想,甚至在1724年已经开始建造的曼彻斯特大运河,终于在利物浦的「逼迫」下于1894年1月1日建成通航,当时的大型远洋货轮长驱直入曼彻斯特。
▼ 曼彻斯特大运河
自此,曼彻斯特继续自己「开挂的人生」,而利物浦则走上了一条相对衰落的道路,尤其是相对曾经高度依赖自己的曼彻斯特。
曼斯彻特与利物浦虽然共同见证了大英帝国工业革命从开端到高潮,并享受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红利,却也自此结下了梁子。在足球这个又一荣耀帝国,且双方都有实力的领域,双方「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精彩的国家德比也就顺理成章了。
03
后发也要先至
MEASURE THE WORLD
好,再说回足球。尽管曼彻斯特有着著名的同城德比和国家德比,在足球领域有着无出其右的地位,但现代足球却起源于伦敦。
1848年,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足球规则《剑桥规则》诞生,详细规定了球员数目、球员装备、裁判员、比赛时间等,为现代足球规则奠定了基础。
▼ 足球协会「比赛规则」手草稿(来源:Wikipedia)
这些规则深深地刻下了伦敦和剑桥的烙印,比如球员数目设定在11人就是源自宿舍间比赛的人数约束——宿舍学生人数(当时每间宿舍住宿10个学生)加一名教师。
1863年10月26日,历史上第一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并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这一天,亦即现代足球诞生日,所拟定的规则也成为现代足球规则的基础,自此,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 英格兰足球总会徽章(来源:Wikipedia)
足球作为一项对抗性激烈的运动,无论是参与还是观看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都能让人快速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使人精神振奋,能够很好的释放人的压力。
正因如此,率先开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英国诞生足球运动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生活在枯燥的工业化和压抑的城市化时代的人们,急需这种释放压力的渠道。作为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虽不是工业化的先锋,但其规模巨大的城市化,让其在足球发展取得了先机。当然,一脚踢来工业革命的曼彻斯特,必然会培养出适合足球生长的土壤,同城德比的两支球队——曼联和曼城,就分别于1878年和1880年成立。
▼ 曼联(左)曼城(右)徽章(来源:Wikipedia)
西格顿圣马克教堂一位牧师的女儿,为了改变因枯燥乏味工作沉迷酒吧,甚至诉诸街头帮派暴力的工人,创办了圣马克教堂俱乐部,它就是曼彻斯特城队的前身。
而起源于兰开夏郡和约克郡铁路公司比赛的牛顿西斯俱乐部(第一场比赛在牛顿西斯车站),则在后来重组更名为曼彻斯特联队。工业化和城市化奠定的基础,曼彻斯特「倔强」的城市气质,为足球发展创造了充满体育热情的城市氛围。1871年,热衷于板球的银行家约翰·卢伯克爵士,为了银行雇员参与或观看板球比赛,向议会提交银行放假的建议,最终促成《银行假日法案》的颁布,这也就是英国法定公众假日称之为银行假日的缘由。
▼ 约翰·卢伯克爵士(来源:Wikipedia)
在此背景下,虽未开启现代足球起源,但倔强的曼彻斯特却后发先至,自1904年曼城为曼彻斯特获得首个英格兰足总杯,1968年,曼联为英国获得首个欧洲冠军杯,他们逐步建立起其在英国足球的绝对地位,并逐渐壮大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
曼彻斯特因此也成为了典型的足球城市,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球场也成为了城市一个重要的地标。去老特拉福德球场看一场球赛,或者仅仅是去参观游览一番,是绝大多数游客来曼彻斯特的必选行程,甚至是其之所以来曼彻斯特旅游的原因本身。
▼ 老特拉福德球场(来源:Wikipedia)
于是,老特拉福德球场也被称为曼彻斯特的「梦剧场」,就跟开创工业革命一样,曼彻斯特以之为标志,追逐其在足球领域的帝国梦想,并再一次代表英国在日不落帝国衰落后,以足球延续其帝国荣耀的影响力。
所以,我们不是在现代足球发源地伦敦,而是在曼彻斯特看到了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这一开放于2012年,世界最大之一的足球博物馆,位于曼彻斯特中心城区,是一座极其现代的建筑,收藏有世界杯、俱乐部、球员、球迷的照片、实物及艺术品等14万件藏品。曼彻斯特,似乎是在通过它来表达对帝国衰落的抗争!
▼ 足球博物馆内部
04
守旧变新
MEASURE THE WORLD
是的,就是抗争!
这才是那个倔强的曼彻斯特!从工业革命到足球王国,是其对帝国荣耀的一种抗争;不再迷恋也不绝情抛弃,而以「守旧变新」的态度面对已逝的过往荣光,则是一种更为自信的「抗争」,诉说过去辉煌的同时也创造着未来的辉煌——一种有过辉煌的人才能创造的辉煌,是「巨人肩膀上的巨人」。所以,在曼彻斯特,对于过往有着非同一般的尊重,既有代表曼彻斯特城市起源,保有罗马谷仓和城墙的英国第一座城市遗产公园——凯瑟菲尔德城市遗址公园;
▼ 凯瑟菲尔德城市遗址公园
又有1972年-1979年分阶段建造,经历1996年曼彻斯特爆炸后重建的英国最大购物中心之一——阿戴尔中心;
还有通过国际竞赛,由易道、安藤忠雄、阿勒普工程、查普曼·罗伯逊建筑师事务所以及灯光设计师彼得·芬克协力改造扩建,风格简约,一直作为曼彻斯特中心城区活力地标的标志性公共空间——皮卡迪利花园。
▼ 阿戴尔中心
▼ 皮卡迪利花园
当然,对待过往的帝国荣耀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在曼彻斯特,我们可以看到众多过去帝国荣耀的地方,如今又以另一种方式升华并延续着:
那座曼彻斯特南18千米的Quarry Bank纺纱厂,现在仍然在生产着布匹,保留有完好的蒸汽机和铁制水车,你可以在此认识水车动力驱动纺纱机的工作原理,学徒车间里身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带你穿越,目睹当时工人的工作场景。唯一不同的是,纺纱厂周围是优美开阔的田野和点缀其上的住宅、教堂等建筑。
▼ Quarry Bank纺纱厂(来源:Flickr)
代表工业革命荣耀开端的纺纱厂如此,充满利物浦和曼彻斯特恩怨情仇的那条铁路当然更应如此。
那座全世界最古老的利物浦路火车站,加上两座维多利亚时代的巨大仓库,被改造成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展出曼彻斯特在科学、技术、工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品从棉纺织业到蒸汽机,从英制飞机到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存储程序计算机。
▼ 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俯瞰
可谓是一张工业革命帝国荣耀的名片,权且不说其艺术设计的铁路工业风,也不说其互动、沉浸的展览讲解方式,光是其如百年前一样照常运转的机器和那辆在博物馆大院内定时拉着你跑上几百米的蒸汽火车,就足以说明曼彻斯特在「守旧变新」过程中是多么厚爱自己过去的荣耀的。
▼ 博物馆内的各类火车
与利物浦路厚爱过去荣耀的「旧酒新吃」不同,中央火车站则采用了「旧瓶装新酒」这一不同的守旧变新的形式,在保留拱形屋顶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将改造成为曼彻斯特中央会议中心,以作举办大型会议和展览之用,甚至在曼彻斯特竞技场建成之前,还是曼彻斯特最主要大型音乐演艺场地。
▼ 博物馆内举办的活动
至于那些以曼彻斯特大运河为代表的工业血脉系统,则正如曼彻斯特宣传所说,既要Preserving & Improving又要Living。
传统工业建筑通过内部空间创造性再利用,植入了现代办公、酒店、娱乐和住宅等功能;运河岸边的仓库被改造成为餐厅、酒吧和咖啡厅等休闲场所;甚至沿岸的一些旧工厂被改造成为精品酒店和青年旅社等旅游度假设施。这条工业时代「黄金水道」也重获新生,交通运输功能被旅游、文化功能所代,成为了一条极具工业特色和历史气息浓郁的运河,运河观光已也已成为曼彻斯特旅游必游项目。
▼ 更新后的运河沿线,成为城市旅游的目的地
这其中最具代表的无疑是大运河曼彻斯特港和曼特斯特造船厂旧址进行更新的索尔福德码头。1982年造船厂关闭,1985年《索尔福德码头开发计划》提出,这个英国首个最大的城市复兴项目就开始了其庞大的办公、商业、酒店和住宅建设计划,一直延续至今。
▼ 索尔福德码头
大型购物中心、洛利文化艺术中心、帝国战争博物馆北方分馆、曼彻斯特传媒城等地标性建筑落户于此,数百家大小企业安家于此,艺术中心、剧院、工业、画廊、工作室、酒吧、参观、商场应有尽有,每年吸引游客数量超过430万。
05
挖墙脚我们是认真的
MEASURE THE WORLD
索尔福德码头更新改造过程中,帝国荣耀的「守旧变新」仍然是主旋律,而且不仅仅局限在「运河」本身。
比如著名建筑大师丹尼尔利伯斯金设计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北方分馆,因战争而支离破碎的造型设计令人叹为观止,海陆空三个主体的资料和展览都在诉说着帝国空前的实力,而孩子们可以穿上飞行服,背上伞包,在机舱内体验飞行员则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荣耀传承。
▼ 帝国战争博物馆北方分馆
再比如洛利文化艺术中心,为工业和劳动题材画家L.S. Lowry单独建造一座艺术中心,当然不能排除曼彻斯特对艺术的尊重和不懈追求,也不排除其剧院、画廊、商店、酒店能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但最重要的还是曼彻斯特对工业文化和工业建筑的致敬!
▼ 洛利文化艺术中心
但对于倔强的曼彻斯特而言,索尔福德码头更新还远不止如此,尤其是面对变化了的时代。
如果说基于工业革命的帝国荣耀进行的守旧变新,力促曼彻斯特从工业经济时代向服务业经济时代迈进,从典型的传统工业城市转向现代商务、金融、保险、文化、体育和运输中心,从棉都、仓库城市成功转变为北方之都和第三城。那么,在帝国走向创意经济前沿的时代,曼彻斯特也必须为此谋划一番,索尔福德码头的传媒城就是承担这一使命的核心载体。
▼ 索尔福德码头传媒城
2011年,BBC将26个部门,3,200名职员搬到了传媒城,其中5个部门一次性全体迁入,承担了BBC总部60%的职能,称为事实意义上的BBC总部。
随后,英国独立电视台、爱立信、卫星信息服务等知名传媒企业相继入驻,曼彻斯特传媒集群初步形成,传媒城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数字传媒产业中心,约有70,000人活跃于创意数字化传媒技术行业。显然,要实现这一成就,将BBC从伦敦撬来,绝对不是简单的「荣耀故事」和一些优惠的招商政策所能解决的。曼彻斯特为此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 索尔福德码头的BBC
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可实现从内容制作、技术支撑、后期制作、媒体存储等全环节的外包,为企业减负减压;为企业提供设备共享,使其轻资产运营成为可能;积极孵化中小企业,助力产业生态网络快速形成;引进索尔福德大学,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在环境营造方面,它力推交往导向的办公空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钉在地上的」,以交往促创意;它将整个区域当作一个摄影棚,处处可拍摄、处处可发布,强化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参与感;
▼ BBC可参与的节目录制室
它也将媒体与文旅进行深度融合,推出可以近距离感受甚至参与节目的制作,复制影视场景发展剧情旅游……
▼ BBC的内部交流空间
在传媒城,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舞台,随时随地的上演着生活秀。
▼ 传媒城室外活动现场
总之,就是既抓住传媒企业运营痛点,又抓住新媒体时代众媒的痒点,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挖墙脚,才最终成功从伦敦手里撬到BBC,并在进入创意经济时代再一次为帝国增添荣耀。
这,就是曼彻斯特!倔强的曼彻斯特!总是能够在帝国荣耀时刻留下自己深深的烙印,创造着各种第一:第一个真正的现代都市;第一条工业运河;第一条客运铁路;第一次原子分裂;第一台现代计算机。即便经历时代的变化也不影响其引领帝国的风向,即便经历曼彻斯特空难、曼彻斯特爆炸和竞技场爆炸,也没有影响进取的曼彻斯特向前迈进的步伐。
▼ 曼彻斯特老城中心
从工业革命的开路先锋,到英国金融、商务的第二城,再到欧洲数字、传媒第三城,曼彻斯特甚至被称为英国最自豪的城市,英国第一宜居城市。
曼彻斯特,就是一个老牌的英国绅士,怀旧而又时髦!
本文由华高莱斯团队创作
总策划:李忠
撰 文:何锋
精选文章: